第一週 | 1 | 人文學與天文學。 | 1.當今世界是如何形成的? 2.現代性的誤導。3.歷史真的只是悠悠緩緩的流淌?4.回望歷史與仰望星空一樣,都只能看到遠方的微光。 |
第二週 | 2 | 世界的地緣版塊(一):中央乾燥區,歐洲半島區。 | 1.璀璨古文明如何變成伊斯蘭世界?2.被遺忘的阿拉伯帝國。3.羅馬的烙印與雅典的哲思。4.歐盟真的會崩解嗎? |
第三週 | 3 | 世界的地緣版塊(二):北方草原區,東亞溫暖區。 | 1.草原之路與絲綢之路。2.游牧民族統治為何難以長久? 3.群雄爭霸、逐鹿中原。4.改革開放真是經濟奇蹟嗎? |
第四週 | 4 | 世界的地緣版塊(三):印度半島區,中南半島區。 | 1.一再被推倒與重建的歷史。2.印度能與中國大陸競爭嗎? 3.海與陸交會的富饒之地。4.東南亞的經濟為什麼是華人主導? |
第五週 | 5 | 世界的地緣版塊(四):日本島區,海洋爭霸區。 | 1.孤懸海外的小天下。2.日本還會長期停滯嗎? 3.全球商貿航線的對接與爭奪。4.美國還能有領導優勢嗎? |
第六週 | 6 | 以部族為單位觀察歷史。 | 1.民族與種族。2.統治更替,而社會基盤兀自演化。3.凝聚核心的演變。 |
第七週 | 7 | 區域統合的模式。 | 1.真實的界限。2.版塊邊緣的緩衝區。3.統合與自主的力量並存。 |
第八週 | 8 | 為何會選擇戰爭? | 1.誤判的本質。2.先發制人的迷思。3.大國崛起,然後呢? |
第九週 | 9 | 公民週 | 參加基隆學講座 |
第十週 | 10 | 國力方程式。 | 1.資本、貨幣與財富。2.人口、人力與人才。3.系統性提取與社會結構的能量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人類社會行進的動力。 | 1.市場機制。2.匯聚機制。3.不同社會間的相互啟發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社會陷入停滯也是有原因的。 | 1.思想被禁錮。2.人口紅利的路易斯拐點。3.中等收入陷阱與「N曲線」。 |
第十三週 | 13 | 個人需求疊加成社會總體的追求。 | 1.關於需求的不同觀點。2.世代需求理論。3.幸福感的來源。 |
第十四週 | 14 | 創新是如何開始的? | 1.思想、知識的創新。2.科研、技術的創新。3.美感的創新。4.創新的生態是可以建構的。 |
第十五週 | 15 | 當代經濟的邏輯。 | 1.凱因斯學派與貨幣學派。2.量化會造成偏差嗎? 3.單獨強調經濟目標的後遺症。 |
第十六週 | 16 | 案例討論:中國、日本、德國的選擇。 | 1.從洋務運動之前談起。2.從明治維新之前談起。3.從法蘭克福國民會議之前談起。 |
第十七週 | 17 | 課程回顧與心得討論。 | 1.歷史是必然或是偶然? 2.西方持續強盛或東方再次興起? 3.時勢催生英雄或是英雄扭轉時勢? |
第十八週 | 18 | 課程結語與學習成果反饋。 | 1.歷史是追求與回應的軌跡,2.世界觀來自於歷史感。 |